AI这把火烧到了企业会议场景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办公频道】在AI技术的加持下,摄像头自动捕捉与会人员,即便是运动状态,也能有清晰的画面呈现,拾音设备能够精准区分和定位会议室里的发言人,并升级去混响效果,提升与会者沟通体验......
这是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现场呈现的一幕接一幕的场景,这些技术与场景的实现,也都离不开AI元素的支撑。而在笔者看来,人工智能浪潮下,AI这把火也早已烧到了企业会议场景。
Infocomm展上的AI元素
AI带来的变革也深深地烙印在企业办公会议市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实现飞跃式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国内涌现出逾200个大模型,各个行业也都积极投身于探索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于会议场景智能化的升级需求愈发迫切与强烈。
这种迫切性充分体现在今年的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上。4月17日至4月19日,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的举办为观众带来专业视听行业领域的一场视觉盛宴:
继InfoComm China2023展会罗技全新发布“AI全家桶”之后,今年,罗技更是为企业用户带来更多的全新升级的AI解决方案,以实现降本增效。其中,升级的新品ST100 AI全景摄像岛再度亮相,用人工智能优选与会者脸部画面并进行快速切换。
罗技打造的GATHER智能会议设备能够自动侦测会议室的环境声场,匹配合适的人工智能算法,满足最大100米2的会议室需求。同时搭载360°全向拾音麦克风,搭配智能降噪和回声消除,让沟通顺畅,识别精准,捕捉每一个重要细节。
腾讯更是携AI小助手亮相,它不仅能够实时解答问题,可以助力企业用户轻松应对复杂庞大的会议信息量。同时,AI小助手还配备个性化提醒、总结会议内容、整理会议待办、提炼关键信息等功能。
在展会期间,MAXHUB基于AI智能、多系统融合、多模态感知和反馈等三大核心技术能力,推出高效会议解决方案,以领效星云为数字基座,灵活搭配显示、视频会议、发言等9大子系统,打造视频会议、培训、展厅等六大标准化会议场景解决方案......
为会议插上AI的翅膀
生成式AI技术迅速席卷全球的态势令人瞩目。这一技术不仅与智能协作生态紧密结合,更是深度融入其中,从会议的筹备到规划,从交互到协作,再到事后的分析与跟进,它都全程参与,使得会议协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对于现在的企业会议市场而言,实现AIGC的成熟与规模化应用还需要技术与时间上的沉淀,但不可否认的是,AI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云端、软件和硬件等生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在逐步改变用户的工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当AI融入视频会议软件时,它能够自动生成会议摘要、字幕,实现会议内容的转录,并给出待办事项建议。
当AI与交互大屏相结合时,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算法,可以将声音实时转换为字幕,同时,智能三摄全景检测摄像头的配备,让用户的会议体验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会议音频设备中,AI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智能降噪等功能,为会议提供更为清晰的声音环境。
而在摄像头等设备中,AI语音和图像识别算法的加入,使得设备能够自动框选、定位和追踪,实现了会议的智能化与集成化。
事实上,2024年将成为AI大模型在高端智能化会议中普及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AI技术的赋能将推动智能协作生态的进一步发展,为用户带来更为出色的远程交互体验,让会议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技术升级还需防行业内卷
在现今的工作环境中,混合办公模式和音视频会议等协作方式已然成为企业日常办公的新常态,企业的音视频能力也随之从昔日的“可选配备”转变为如今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
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不足100亿元;2020年,增速突破20%,市场规模增加21亿元;到2021年,市场规模已达148.2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5%,已达168.2亿元,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DISCIEN预计IFPD全球会议市场未来年复合增长率为6.6%,到27年市场空间达873K,全球音视频外设(全向麦/会议摄像头/音视频一体机)市场出货预计达8.3M。
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本身的生存压力,使得企业会议内卷升级。以会议纪要生成功能为例,在去年,Zoom正式发布了AI助手Zoom IQ,包含多项功能,重点的是会议主持人能使用其生成会议纪要,并通过Zoom内置聊天功能Zoom Team Chat或电邮发送给与会者,不用对会议进行录影以便回顾。
针对企业会议场景,百度也对如流IM和智能会议进行重大升级,推出IM智能总结、会议AI洞察&AI纪要等功能。如流IM智能总结功能,只需选定相关消息进行转发,接收方即可获得简洁精准的消息总结,快速做出响应,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和信息传达准确率。
写在最后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会议场景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升级,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AI硬件不仅要满足消费端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其产品价值,更要具备在企业、商家端撬动资源的足够能力,否则可能仅仅沦为实验性质的产品而难以广泛应用。目前,那些尚未找到实际应用场景、仅仅试图人为创造需求的AI硬件,终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终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